成为智慧老师的自我差距
拿到校长赠送的这本书,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本书我应该很难啃吧,于是对它有点敬而远之。这几天硬着头皮把它翻开后,发现它并没有满篇术语,相反,有些语言和案例会让人忍俊不禁,于是我有点后悔没有早点读一读。
《成为智慧老师的艺术》这本书共九个章节,用非常通俗、直白的语言对教师的工作态度、教学理念、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进行了非常实用的指导。
第一章互为交织的影响,我总结为这三个有趣的数据:16%、10%、6%。这三个数据意味着,你开心快乐时,任何人与你有直接接触和交流,他的幸福感就会自动提升16%,第二个与第一个感染者接触的会提升10%,第三个与第二个感染者接触的就会提升6%。这几个数字直观地显示了你积极幸福的情绪会有多大的影响力,相反负面的情绪也将有多大影响。尤其作为老师,每天面对的是四十几个学生,你的情绪传播的范围就更广了。读到这里我便反思了自己开学至今的行为表现,今后无论工作上压力再大,或者生活琐事多糟心,面对这一群嗷嗷待哺的“雏鸟们”,必须摆正心态,将正能量传递下去。
第二章消除麻木的思想,重点介绍“终点成瘾”这一概念,强调了“生命太短暂了,我们不能掰着指头数日子,不能浪费时间等放假”。这一点确实很难做到,大多数人都是贪图安逸,能逃避就逃避,享受到了终点的轻松与快乐,就总是盼望终点,日子在盼望中一天一天浪费。回首9月份,我似乎一直在盼望着十一假期的到来,每天都是数着自己的课,还有几节就放学了。当是以为这是正常的心态,孰不知这种思想与行为让我在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吃足了苦头,第一个月的逃避,让我在第一堂亮相课的准备上倍感艰难,最终用一周的高强度熬夜去弥补之前的懈怠,至今感到后怕。
第三章改变课堂气氛,这一章我感触最深的第一点就是“赞美”一词,想让一只海豚跳跃,不是靠抽打,也不是大喊大叫,而是给它食物。作为老师,我就是课堂上气氛的掌控者。依然是本次亮相课的准备,第一次磨课时,师傅就发现了我的“毛病”,整堂课,语调下沉,学生回答完问题,我没有及时点评,并且没有及时表扬,导致学生们越上越没劲,课堂上死气沉沉,气氛尴尬。第二次磨课,经过我的改进,明显课堂气氛活跃了,第一次回答问题被表扬的学生,会积极的回答第二个问题。感触最深第二点就是“发现美”,当课堂上出现失控的环节或搞破坏的学生时,是不是这堂课就是很糟糕的呢?并且,你是不是这一整天就要沉浸在这“糟糕”中呢?当然不是,课堂中有糟糕的事情,也有美好的事情,有调皮捣蛋的学生,也有表现优秀的学生,此时我们正应该放大那些美好的环节,把积极的一面呈现到面前,要知道课堂的气氛掌控在老师手里。
第四章让力量与你同在,本章探讨的“情绪吸尘器”是指很容易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,认为并非事事如人愿的一类人。同样的,第一章提到的16%、10%、6%这些数字也适用于这里,也就是说“情绪吸尘器”的破坏力超级强大,要是办公室出现这类人,那我们可要敬而远之了。相反,你自己是不是这种人么?我感觉我有几个瞬间是这样的,在此,我摘录了书中提供的策略:1.选择乐观积极;2.了解你的影响力;3.承担自己的责任;4.练就触底反弹能力;5.制定难以置信的宏伟目标;6.发挥你的优势。
第五章细节决定成败,本章开始说到“怎么教”这个话题,第一是备课:怎么去备好一堂课,并不是说这堂课的内容有多丰富,知识点有多少,最重要的是怎么让孩子对这堂课感兴趣。联系到课件的设计上,每堂课的开头都会有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谜语,或者是一段视频。为的就是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吧。影响一堂课的因素有很多,文中重点介绍了“学习噪声”(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),差异化教学(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能力差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),阅读障碍症(放大字体14号或16号,选择不同字体颜色:红、黑、蓝)对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。还有一堂课的关键词设置最多6个,位置要放在黑板的上半部,这些知识确实弥补了我的空白。读到课前要准备充分,不然一个糟糕的开头,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,我瞬间想起之前上课前课件出现了问题,导至我整堂课的节奏都混乱。
第六章教室里的规则,老师站的位置应该是可以看到所有学生的地方,结合我的课堂经历,我觉得老师不应该站在班级的同一个位置不动,而是应该在教室里变换位置,随时提醒某些开小差的同学。文中强调“点名册”的重要性,这个“点名册”我理解为学生日常表现记录册,它可以直观地看出每个学生的特点,并且对开家长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。
第七章课堂纪律,读完本章,我的理解是,要想管理好教室里的每位同学,首先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。文中引用了金字塔商业模式图,要得到客户的认可,步骤是:1.认识客户;2.确定需求;3.满足需求;4.超越预期;5.预测未来需求;6.满足未来需求。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,才能管住他们。我们班有4个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极差的学生,由于他们一贯表现不好,老师的批评听得也够多了,甚至已经麻木,其实他们内心也是渴望被表扬,被喜欢的,所以我一开始并没有去强势镇压,而是让他们知道,他们表现好的时候老师也是喜欢他们的,当老师批评他们的时候是他们自己做错了,试验过几次,还是有一定效果,但是孩子的自控能力都是弱的,还需要长期坚持引导吧。文中提到的“马太效应”我理解为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吧,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学好的话就是越来越差,所以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紧盯,及时补漏,否则越到后面越无法收拾。
第八章拯救地狱课堂,文中说的搞定坏学生头目,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擒贼先擒王吧。如果你的课堂因为某几个学生而无法继续,那么不要强行将他们留在课堂,让他们出去或者交给办公室其他老师,或者请求领导帮助,你一应该立刻回到自己的课堂,保证其他大部分学生的教学质量。课后解决这件事情时也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,在自己课堂上找找原因。批评学生的也是有语言艺术的,先肯定他的优点,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他的错误,让他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,并且要为你的行为带来的后果负责。读到这里时,我想起了我们班蔡馨煜,她有一次在我的课堂上随意走动,并不听劝告,我当时让她离开课堂,去办公室,课后批评她后让她站在我的角度思考问题,如果她是老师,她会不会生气?当时她就承认了错误,我问她以后能不能保证课上不随意走动?她也说可以,我就跟她说如果以后能改正的话,老师还喜欢你。事后我观察了两天,情况确实好转,今后还要继续引导吧。
第九章结语,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,那么,不管多辛苦,多无趣,还请摆正心态,用你的智慧去发现这份工作的意义,发挥自身的价值,将这份工作变得美好! (韩静)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